青松絮語:背包騎車

作者:青松
偶爾打破一下心中的「理所當然」,會有不一樣的發現。(Shutterstock)
font print 人氣: 69
【字號】    
   標籤: tags: , ,

最近,改變出行方式,不再開車,開始騎自行車上下班。雖然是同樣的路線,但與開車相比,騎自行車多了些拉風的感覺。而且,騎車既環保節省資源,還能健身。

有點美中不足的是,車筐有些小。我平時用的斜挎包塊頭比較大,把包塞進車筐總會遇到一些困難。幾天後,發現包上出現折痕,有點心疼。不過,除了把包塞到車筐,我也想不出更好的解決方案。

有些人騎車技術高,可以單手扶車,騰出一隻手拿東西。我大概是騎車技術不夠嫺熟,騎車的要求特別多。比如,衣褲、鞋子都要特別舒服,而且手裡不能拎東西,因為單手扶車會感到不安全。

其實,在騎車上下班之前,我只要外出都會挎包。包挎在肩膀上,已經習慣了,並沒有有什麼額外的負擔。現在開始騎車,覺得包應該有個妥善的安置。騎車的確有很多便利,但放包的問題始終是個麻煩。

直到昨天,匆忙背包下樓趕時間。找到自行車,開鎖後騎上便走。等趕到停放自行車的地方,突然發現我沒有把包放進車筐,而是背在身上的。整個騎車的過程中,居然絲毫沒有感到不方便。

我這才意識到,原來我是可以背包騎車的,可以不用那麼費勁地把包塞進車筐裡。再回想前些日子自己傻乎乎的舉動,只能搖頭苦笑了。隨而開始思考,一直以來為什麼那麼堅定地認為一定要把包安頓到車筐裡才屬妥當。

想來想去,最主要還是從小養成的騎車習慣,身上利利索索,騎車才踏實。而且,車子上裝有車筐,我默認那就是用來存放隨身物品的。有了這些觀念,便忽略了自己真實的感受:肩膀挎包已經成為這些年的習慣,並不影響騎車。

說到底,是被自己的觀念束縛了。由此想到,許多我們認為理所當然的事,也許並不是絕對的。偶爾打破一下心中的「理所當然」,會有不一樣的發現……@

責任編輯:方遠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真正能維持感情長久的關鍵,是心有靈犀的默契,而不是親密的行為;只靠感覺而不是靠理性對話的感情,不容易長長久久。
  • 職場人士經常感慨自己的時間不夠用,不管如何管理時間,總還是對自己的工作效率很不滿意。事實上,上班族覺得時間不夠用的一個原因是,他們工作時浪費了一大半的時間在沒有效率的事情上。
  • 作為享譽全球的神韻藝術團其中一員,舞蹈三劍客長年巡演世界各地,在舞台上,帶給無數觀眾精彩演出。但私底下的他們,似乎有著和普通人不同的「特殊習慣」?!非常愛乾淨的寶圓,漸漸放下自我,克服所有環境;喜歡吃零食的志成,總是能適時來個幾口;身為極繁主義者的蒲彧,他的床上也環繞軟墊?!
  • 2023年4月12日晚,華人林女士和友人一同觀看了神韻環球藝術團在紐約林肯中心大衛寇克劇院(The David H. Koch Theater at Lincoln Center)的第七場演出。林女士表示,神韻展現了真正的中國文化,人們都應該前來觀賞。神韻顛覆了她的觀念。
  • 我已經有五年沒進過辦公室了,這也表示我不需要去應付每日的通勤,設定行程,以及與同事相處這些事情。有時候做為一個自由工作者是很可怕的,不管如何,要成為自由工作者要有很多的自我鞭策。總之,你必須設定自我的工作時間,把責任放在首位。說實在,要在家裡一大堆讓你分心的事物中保持專心工作是一件不容易的事。幸好,多年來在採取這些自由工作者的自我鞭策要訣後,我已經能夠保持住專心並自我激勵。
  • 智能手機已成為我們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頻繁使用它可能會耗費我們的精力、分散注意力,但明知如此,我們也很難減少對它的使用。專家們給出了一些建議,以克服這一不良習慣。
  • 我順手把這幾件衣服拿出來重折,最下面一件衣服拿起時,一疊泛黃的紙張露了出來,吸引了我的目光,攤開這疊紙,雙手不自主的顫抖著,雙腳一時癱軟跪了下來,我揪心不已。
  • 人至中年的遇見,是愛的修煉。應學會當斷則斷時,放棄執念、及時止損。「發乎情,止乎禮」的修行中,珍惜福祉、成就彼此,不枉人世間的相遇與塵緣。
  • 一切都有變數,我們能做的便是用開放的心胸迎接一切。對於樹上掉落的芒果,在沒有親口嘗之前都不去輕易下結論……
評論